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整合性通訊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作者: 陳為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整合性通訊系統是電腦與通訊整合的技術,在1970年代及1980年的早期就開始研究發展,乃是利用各種通訊設備,將遠地各種不同類型資料傳輸至主電腦系統,加以處理後,再將其結果循原來線路傳回原地。採用之通訊設備包括電話、電報線路、微波系統或通訊衛星。傳輸資料則包括語音、影像、文件及資訊。
  
  服務類型有3:第1類為交談服務,包括電話、視訊電話、電文、傳真、監控、視訊會議等。第2類為訊息服務,包括語音郵件、電子郵件、視訊郵件等,提供郵件的儲存及轉送服務。第3類為存取服務,包括視訊與廣頻視訊,提供使用者間資訊傳送,或是使用者存取資訊中心資料庫中之資訊。其最終目的在使此整合性通訊系統能傳輸及處理所有型態的資訊,且傳送地區無遠弗屆,藉著整合性通訊系統人類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在家中就可獲得所有資訊,同時也可傳送,甚至能取代傳統的紙本出版品,圖書及報紙以電子通訊直接傳送至電腦終端機或電視機上,詳見上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整合性通訊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