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鎂角閃石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鎂角閃石屬於角閃石族(Amphibole group)中的一種礦物,顧名思意,此種礦物乃是鎂含量較高的一種角閃石。晶體多呈柱狀或針狀,亦常作放射狀或緻密纖維狀聚集。摩氏硬度5~6,比重介於3.02~3.45之間,{110}面有完全解理,顏色以綠色或褐綠色為主,少數呈現黑色。鎂角閃石與其它透閃石亞族(Tremolite subgroup)之礦物,如:透閃石(Tremolite, Ca2(Mg,Fe2+)5[Si8O22](OH)2)、普通角閃石(Hornblende, Ca2Na(Mg,Fe+2)4(Al,Fe+3,Ti)(Al,Si)8O22(O,OH)2)和韮角閃石(Pargasite, NaCa2(Mg,Fe2+)4Al[Al2Si6O22](OH)2)之化學成分幾乎呈連續的變化,亦即在晶體結構內,半徑相似的離子可以彼此取代。鎂角閃石普遍賦存在角閃岩、片岩和鹼性輝長岩中,此外,在片麻岩、花崗岩、英閃岩(Tonalite)、花崗閃長岩(Granodiorite)也有產出。在台灣地區主要產在大南澳片岩區內,例如:源頭山片麻岩、和平溪畔片麻岩、南澳蛇綠岩系中之閃玉/異剝鈣榴岩、以及花蓮飯包尖山片麻岩包裹的角閃岩中,都含有鎂角閃石。
知識 1:
3~3.99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鎂角閃石
國內產地: 宜蘭源頭山片麻岩中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矽酸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