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鐃歌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鐃歌樂」是清代宮廷的一種鼓吹樂,由器樂和聲樂交組而成,在朝會凱旋及行幸時使用。鐃歌樂與鹵簿大樂同是鼓吹樂,但二者有別。在祭祀、朝會、宴饗時皇帝出入有儀仗,邊行邊奏的器樂稱為鹵簿大樂,一一六人組成的樂隊中,龍鼓占四十八面,畫角占二十四件,音樂簡單而聲勢嚇人。但鐃歌樂若是用於朝會凱旋時,樂器較多種,連領班官和歌者在內,共一○四人。若是用於巡幸時,稱為鐃歌鼓吹,隨車駕游幸所至,於馬上奏之,歌者除外之奏樂者共四十八人。其歌詞內容無非是稱頌皇帝武功,風景優美,太平歡樂等。曲調則是利用民間創作,藝術性較高,唯配上去的歌詞頗為牽強。所用樂器保存漢以來鼓吹樂,有鼓、角的遺制外,又加用笙、箎及雲鑼、鐃鈸等金屬打擊樂器。總之,鐃歌樂外表極為盛大,雖受到統治者極端重視,但因脫離民間音樂的滋養,內容較空洞拙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鐃歌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