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應變位移關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rain displacement relations
作者: 陳振川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材料中的一點P在變形前之座標記作xi(x1,x2,x3)(相對於固定之x1,x2,x3軸),同樣的點P在變形之後的座標記作ξi(ξ1,ξ2,ξ3)(亦是相對於固定的x1,x2,x3軸)。變形前兩相鄰點P與Q的應標分別為xi及xi+dxi,PQ長度為dS0;變形後,此二點分別記作P'及Q',座標為ξi及ξi+dξi,P'Q'長變為dS。P點的位移向量為ui,則:
   
  明顯地,dS2及dS02是剛體運動中充分且必要之條件。因此,dS2-dS02所代表的差值可以作為應變的量測方式。由以上幾式,可得:
   
  式中,張量 ij定義為 ij=1/2(ui,j+uj,i+ur,iur,j),若位移ui及其微分值很小,則上式的二次項可忽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應變位移關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