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集部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jí b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í bù
解釋:
詩文詞曲小說等一類書的總名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八.集部.總序》:「集部之目,楚辭最古,別集次之,總集次之,詩文評又晚出,詞曲則其閏餘也。」也稱為「丁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集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彥文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集部為中國圖書分類四分法中的一個部名,通常都放在四部中的第4位,專門收錄文學創作及文學理論或文學批評之類的典籍。
  〔漢書藝文志〕中有詩賦略,為集部的前身。梁阮孝緒〔七錄〕,將古今圖書分為7大類,其中文集錄為1大類,其下分楚辭,別集、總集、雜文等4類。〔隋書經籍志〕因襲之,分楚辭、別集、總集3類,以收錄個人或多人的各體文學創作,包括辭賦、詩、散文、駢文等。後來文學體裁漸增,又有詞、散曲、戲劇等,並有文學批評及文學理論等,均入集部。清代〔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分為5類: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集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