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類書 - 教育百科
ˋ
lèi sh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èi shū
解釋:
  1. 從各種書籍中採輯資料,按其性質內容分類編排以便查尋的舊式辭典。如《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類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èi shū
解釋:
一種舊式辭典。係從各種書籍中採輯資料,然後按其性質內容分類編排,以便查尋資料用的工具書,如《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由於有些類書徵引許多現已佚失的古籍,故對於輯佚考證古籍有很大的幫助。也稱為「分門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類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呂燕燕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凡「採輯群書,或以類分,或以字分,便尋檢之用者,謂為類書。」
  類書,在我國起源甚早,魏文帝時王象等編的〔皇覽〕是中國第一部類書。南北朝時,有梁武帝敕徐勉撰〔華林遍略〕及北齊祖孝徵等撰〔修文殿御覽〕。唐代之類書,據兩唐志所載,有48部,然流傳者不多,著名的有〔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冊府元龜〕、〔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玉海〕、〔古今源流至論〕、〔太平廣記〕等。〔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類書有307部,著名的有〔太平御覽〕。明代類書之規模及數量又超越了前朝,尤以明成祖敕撰之〔永樂大典〕,全書有22,877卷,內容包羅萬象,是我國最大的類書,惜乎經多次兵火戰亂,現存者不及原書2%。清代之類書亦頗可觀,其中〔古今圖書集成〕是僅次於〔永樂大典〕之類書,為我國現存最大的類書,他如〔淵鑑類函〕、〔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子史精華〕、〔格致鏡源〕等規模亦可觀。類書之總數,根據四庫全書總目所載有282種,據民國24年(1935)鄧嗣禹所編撰的〔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編〕類書之部,收錄歷代類書及民國新修百科全書則達316部。
  類書之編排方式,通常有以類分及以字分兩種。以類分者又分為二:(1)兼收各類,如〔藝文類聚〕、〔太平御覽〕;(2)專收一類,如〔小名錄〕、〔職官分記〕。以字分者可分為:(1)齊字尾之字,如〔韻海鏡源〕、〔佩文韻府〕;(2)齊字首之字,如〔駢字類編〕。
  類書係摘自古籍,擇要彙編,由於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是查尋歷代典籍所載各種資料的重要工具書,舉凡考覈事典、稽查史事、尋檢詩文、考索故事演化、輯佚古書和校傳本之偽謬,都可利用類書。唯類書既以前代類書為基礎而修纂,內容輾轉迻錄,加以成於眾手,編纂匆促,訛誤頗多自是在所難免,且引用古書,往往任意割裂原文,致失原貌,故使用類書時,最好能按其所注出處覓得原書覆查。
  類書,有人稱為是中國式百科全書,其實它和百科全書有別。兩者的共同點是皆為無所不包之查尋工具書,不同的是類書係彙輯前人相關資料排比而成,所提供的是線索,用以查尋往昔舊知識;而百科全書係由各科專家對各種主題作有系統之闡述,資料新穎,便於查尋現代的新知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類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