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響度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xiǎng d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g dù
解釋:
聲音的強弱程度。發音物體振動的振幅愈大則響度愈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響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udness
作者: 周榮華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響度即聲音強弱的程度。本來因為聲音是一種壓力波,壓力波之強弱常以強度I表示之,其一般之定義為:
  I=聲音之功率 × 垂直於聲波傳遞方向之單位面積
   =聲壓標準差的平方 × 介質密度 × 聲速
  即壓力變化大者,其聲音亦大;但是由於每個人對聲音的感受程度不一樣,故強度一詞,改以響度代替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響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