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瘢 - 教育百科
瘢 |
|
- 部首 疒
- 部首外筆畫 10畫
- 總筆畫 15畫
- 漢語拼音 b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ān |
解釋:
[名] 1.瘡痕、疤痕。《漢書.卷八.宣帝紀》「刑者不可息」句下顏師古注引李斐曰:「若黥劓者,雖欲改過,其創瘢不可復滅也。」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2.皮膚上的斑點。如:「雀瘢」。也作「斑」。 3.過失、罪惡。《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好則鑽皮出羽,惡則洗垢索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瘡痕、疤痕。《說文解字.疒部》:「瘢,痍也。」《正字通.疒部》:「瘢,《說文》:『痍也。』痍處已愈,有痕曰瘢。」《漢書.卷八.宣帝紀》:「刑者不可息。」唐.顏師古.注引李斐曰:「若黥劓者,雖欲改過,其創瘢不可復滅也。」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2. 皮膚之斑點。如:「雀瘢」。亦作「斑」。 3. 喻過失、罪惡。《新唐書.卷九七.列傳.魏徵》:「好則鑽皮出羽,惡則洗垢索瘢。」 |
|
注音: | ㄅㄢ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瘢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