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魅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ㄨㄢˊㄕㄨㄛㄓㄨㄥㄗㄨㄛˋㄙㄨㄟˋㄏㄞˋㄖㄣˊ˙ㄉㄜㄐㄧㄥㄍㄨㄞˋㄖㄨˊ:「ㄍㄨㄟˇㄇㄟˋ」。
  2. ㄇㄟˋㄌㄧˋㄋㄥˊㄒㄧㄧㄣˇㄖㄣˊㄓㄨˋㄧˋ˙ㄉㄜㄌㄧˋㄌㄧ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èi
解釋:
  1. 傳說中作祟害人的精怪。
    【例】魑魅、鬼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èi
解釋:
[名]
傳說中作祟害人的鬼怪。如:「魑魅」、「鬼魅」。《文選.鮑照.蕪城賦》:「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當時婦人著綵衣者,皆指其狐魅。」
[動]
迷惑。《說郛.卷六○.玄中記》:「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傳說中作祟害人之鬼怪。如:「魑魅」、「鬼魅」。《說文解字.鬼部》:「鬽,老精物也。……魅,或從未聲。」《左傳.宣公三年》:「螭魅罔兩,莫能逢之。」晉.杜預.注:「魅,怪物。」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當時婦人著綵衣者,皆指其狐魅。」
2. 迷惑。《陳書.卷七.皇后列傳.後主沈皇后.張貴妃》:「競言貴妃之善,由是愛傾後宮。又好厭魅之術,假鬼道以惑後主。」《說郛.卷六○.玄中記》:「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
注音: ㄇ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