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班第氏裸胸鯙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班第氏裸胸鯙
英文名: Gymnothorax berndti
描述: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上、下頜尖長,略呈勾狀;頜齒、鋤骨齒皆為單列。脊椎骨數130-138。嘴角具有黑痕;眼虹彩淡黃色;魚體黃白色,周身環繞粗黑波浪狀條紋,許多條紋更相互連結成網狀,頭部和身體粗條紋間皆密布網狀的細黑條紋。臀鰭黑色且具有白邊。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馬爾地夫,東至夏威夷群島,北至日本。臺灣分布於四週沿海及澎湖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rndt's Moray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Gymnothorax berndti (Snyder, 1904)
形態:
上、下頜尖長,末端略呈勾狀。頜齒、鋤骨齒皆為單列。嘴角具有黑痕;眼虹彩淡黃色;魚體黃白色,周身環繞粗黑波浪狀條紋,許多條紋更相互連結成網狀,頭部和身體粗條紋間皆密布網狀的細黑條紋。臀鰭黑色且具有白邊。記錄中本種全長可達1公尺,但一般常見的體長為50~70公分。
分布:
日本伊豆半島以南海域、馬里亞納群島,夏威夷。在臺灣見於基隆、南方澳、成功及澎湖一帶海域。
生態習性:
棲息的水層較深,在臺灣底延繩釣一般釣獲本種的深度為50~150公尺。本種活體身上曾發現大型魚蝨的寄生症。人為水族環境中飼養不易,可能是環境因子(如壓力、水溫、光線等因素)相差過大,導致其難以適應而行為較呆滯。
利用:
多作為食用。
門:
T0000000001--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T0000000020--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T0000000101--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T0000000090--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T0000000111--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T0000000116--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T0000000129--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目:
T0000000139--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亞目:
T0000000144--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科:
T0000000147--鯙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班第氏裸胸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