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鵯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ㄋㄧㄠ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bē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ēi
解釋:
參見「鵯鵊」、「鵯鶋」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鵯鶋」:鳥名。大如鴿,百千為群,其形如烏,其聲雅雅。《爾雅.釋鳥》:「鸒斯,鵯鶋。」晉.郭璞.注:「鴉烏也,小而多羣,腹下白,江東亦呼為鵯鳥。」漢.張衡〈東京賦〉:「鵯鶋秋棲,鶻鵃春鳴。」或稱為「鴉烏」。

2. 「鵯鵊」:動物名。雀形目。似鳩,身黑尾長而有冠,春分始見,凌晨先雞而鳴,其聲加格加格。宋.歐陽修〈鵯鵊詞〉:「紅紗蠟燭愁夜短,綠窻鵯鵊催天明。」宋.秦觀〈戲雲龍山人二絕〉詩之一:「芳草未應羞鵯鵊,潛鱗終是畏提壺。」亦稱為「催明鳥」。

注音: ㄅ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