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紫頂吸蜜鸚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rple-crowned Lorikee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Glossopsitta porphyocephala
形態:
體長16公分。喙灰色,腳黑色。羽色鮮豔,頭頂深藍色,前額紅色;眼睛後方具一橙黃色塊斑。自頷、喉部至胸部皆為淡籃色,肩部淡藍色,翅膀內側前緣紅色,後緣黑色;身體其他部分則為翠綠色。
分布:
分布於澳洲西南部和南部。
生態習性:
棲息於開闊的乾燥林地、小桉樹叢。會成小群並到處流浪覓食,12月至隔年8月的非繁殖期期間,紫冠澳洲小鸚鵡在乾燥的桉樹林裡極為常見。以果實、花粉、花蜜為食,舌頭邊緣呈梳狀適於收集花粉和花蜜。在結實或結花累累的樹上,紫頂吸蜜鸚鵡往往會聚集成大群一起覓食,但移動時便又會分散開來。巢築於尤加利樹上的樹洞,巢內沒有襯裡的材料;巢洞分布不密集,以樹幹的節疤為其出入口。每窩可產2~3個卵,雌雄鳥皆會在巢洞裡休息,但還是雌鳥單獨孵卵。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鸚形目 (Order Psittaciformes)
科:
鸚鵡科 (Family Psittac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紫頂吸蜜鸚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