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鹿(黇鹿) - 教育百科
鹿
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llow De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Dama dama
形態:
雄鹿有角,角形狀特殊,角幹扁平如手掌狀,有多個尖,角連同彎曲的弧度在內的長度約63.5~94公分,兩角角尖的距離約30.5~76.2公分,體色有4型:普通型,背部褐色有白點,腹部夏季白色,冬季深灰褐色有淡色斑點;淺色型,淺黃褐色,終年有明顯白色斑點;白色型,可能只出現在一些公園內;黑色型,非真正黑色,而是黑褐色,褐色斑點幾乎看不見。頭軀幹長130~175公分,尾長15~23公分,肩高80~105公分,體重40~100公斤。
分布:
歐洲南部的地中海區域、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到伊朗和北非。
生態習性:
棲地多樣,但一般需要一些森林,晨昏為活動高峯,以草和莖葉為主食,隨食物狀況不同,活動範圍大小各異,族群密度介於每百公頃5~236隻,變異也很大;雄鹿通常單獨活動或加入單身漢群,雌鹿和小鹿可能成小群聚居;生殖季時有些地區的雄鹿會各自建立相隔100公尺的領域,有些地區的雄鹿則會集中到展示場,以舞蹈展示和叫聲吸引雌鹿。北半球的黃鹿在9~10月交配,小鹿通常在春天出生,雌鹿的發情週期為22~26天,懷孕期平均229~237天,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約1公斤,體色較成體深,且有白色斑點,雌鹿約16個月性成熟,4~6歲達成體體型;1歲的雄鹿只有不分叉的角,隨年齡增加,角越大,角尖數目越多,直到5~6歲完全長成,通常4月脫落,8月長茸,雄鹿約17個月性成熟,但一般要至少4歲才生殖,5~9歲達成體體型,圈養狀況下壽命可超過20年,目前巴勒斯坦的亞種被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瀕危物種。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科:
鹿科(Family Cererv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黃鹿(黇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