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新鼬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Neobythites sivicola (Jordan & Snyder, 1901)
形態:
新鼬鳚的身體圓而延長,尾部則是側扁,在鰓蓋骨的後面有一尖銳的硬棘,其前鰓蓋骨的下方則有2根小棘;頭部及各鰭上密佈著許多極細的褐斑;腹鰭位於喉部,已經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身體腹部的體色呈灰白色,身體背部、背鰭、尾鰭和臀鰭的顏色為淡褐色,上面則有許多不同大小的白色斑點分布其上,這是本種魚分辨的一個主要特徵。體長通常是在20公分左右,最大體長則可達25公分。
分布:
新鼬鳚的分布是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海域,從日本三崎、土佐灣以南一直到南中國海皆有記錄,台灣則在東港、大溪及南方澳等漁市場皆可看見,在鼬鳚科中是屬於較常見的魚種。
生態習性:
新鼬鳚棲息水層,是在大陸棚上面的沙泥底質環境,由75公尺到200公尺深的水層中,都有分布,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
利用:
由於體型比較小且味道不佳,因此一般也都是被漁民棄置於下雜魚堆,做為養殖飼料,如要食用,可以辣炒九層塔或燉煮枸杞去腥一食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鼬鳚魚目(Order Ophidiiformes)
首目: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亞目:
鼬鳚魚亞目(Suborder Ophidioidei)
科:
鼬鳚科(Family Ophidiidae),Cusk-eel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新鼬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