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U-Matic錄影系統 - 教育百科
U
-
M
a
t
i
c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Matic Video System
作者: 侯志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早期的電視節目錄影採用二吋或一吋系統,並使用盤式錄影機(Video Tape Recorder, VTR)及錄影帶,器材及錄影帶體積十分龐大,操作不便,多半用於攝影棚中,不適合現場作業。
  一九六九年,美國安培(Ampex)公司將磁帶裝入塑膠外殼中,設計出匣式錄影帶及錄影機;但並未正式上市。
  一九七一年,日本新力(Sony)公司正式推出錄影帶寬度為四分之三吋的U-Matic系統,開啟了卡式錄影機(Video Cassette Recorder, VCR)時代。
  U-Matic系統影像訊號採用螺旋式掃描(helical scanning),水平解像度約為二百四十條,具有兩軌音訊,由於體積較小,重量較輕,且操作方便,機動性提高,適合電子式新聞攝製(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ENG)及外景拍攝,使節目製作空間大增。並且因為價格較為便宜,逐漸成為教育及訓練機構的主要錄影系統。
  U-Matic錄影帶包括攜帶式錄影機專用的二十分鐘帶,及一般錄影機使用的三十分鐘帶、六十分鐘帶及九十分鐘帶;為了改進影像品質,一九八八年又推出使用金屬帶的SP(Superior Performance)系統,將解像度提升到三百三十條。
  U-Matic錄影系統將錄影機小型化,可透過實景拍攝將世界帶進教室,並且使錄影帶節目大量運用於教育訓練機構,對教學媒體的變遷影響極為深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U-Matic錄影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