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綠蠵龜、綠海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een Turtle, Green Sea Turtl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1758)
形態:
背甲盾板平滑,呈黑色、灰色、綠色甚至紅棕色,色彩變化極大;腹甲為淡黃色。但剛孵化的稚龜背甲及四肢為黑色,腹甲為白色。因其體內之脂肪累積食物中的綠色色素而呈綠色,因而稱為綠海龜。常會與玳瑁混淆,主要區別為前額鱗僅1對,玳瑁則為2對。最大背甲長可超過110公分,體重可達130公斤。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至熱帶海域,台灣附近海域皆可發現其蹤跡。
生態習性:
母龜於每產卵季可產1~7窩,每窩產卵數約為110~130個。過去於台灣北部、東部、南部及蘭嶼、澎湖等島嶼之沙灘皆有上岸產卵的記錄,但目前僅剩蘭嶼、澎湖及太平島等少數沙灘仍有少數個體上岸產卵。綠蠵龜初期會隨著洋流漂移,歷經數年之後才會停留在較固定的攝食場棲息。綠蠵龜於孵化初期為雜食性,但至幼龜時開始轉為草食性,以海草或大型海藻為食。綠蟠龜有回到其原出生地產卵的習性,於澎湖望安產卵的母龜,於產卵後會回到日本的九州、琉球、台灣北部、海南島及菲律賓等地,最遠距離可達數千公里。
目: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科:
蠵龜科 (Family Cheloni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綠蠵龜、綠海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