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公共法案480計畫(美國) - 教育百科
4
8
0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blic Law 480 Program
作者: 林呈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公共法案480計畫,在美國圖書館合作館藏發展的歷史上,是屬於全國性統籌採購、分散式典藏管理的合作採購方式,主要是依採購地區和語言作為分工的依據。
  事實上,公共法案480計畫最初的目的,在利用美國多餘的糧食銷售到飽受饑荒的第三世界,所得款項則用以支援圖書館採購外文資料的計畫。美國政府銷售這些食物後,換回的只是一些所謂軟性貨幣(Soft Currencies),這種軟性貨幣,加上這些國家大都為經濟貧窮落後國家,對美國政府而言,並無實質意義。該法案於1958年修訂,將原1954年農業貿易發展暨補助法案(Agriculture Trade Development and Assistance Act of 1954)併入公共法案480計畫,授權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在國會指定用途的範圍內,運用美國政府所擁有的上述外幣購買第三世界的出版品,將所購得的出版品集中編目、國會圖書館印製卡片、製作目錄後,再交由公共法案480計畫的圖書館典藏流通。
  公共法案480計畫於1961年首先在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大公國進行初期試驗,1962年分別在新德里、達卡、喀拉嗤、開羅設立公共法案480計畫辦事處,負責採訪及分送工作,參與計畫的圖書館除國會圖書館外,有21所學院及大學圖書館和紐約公共圖書館,其後幾年加入印尼、以色列、南斯拉夫、尼泊爾、斯里蘭卡(原錫蘭),計畫的經費來源也不再侷限於公共法案480計畫的贊助,所以更名為特殊外幣計畫(Special Foreign Currency Program)。
  公共法案480計畫是美國聯邦政府,成功利用外幣協助研究圖書館蒐集第三世界的出版品,提供學者研究的例子。但因外幣的逐漸缺乏,設在各地的公共法案480計畫辦事處業務逐漸縮減;有的辦事處結束業務,有的辦事處改絃更張,由參加計畫的圖書館支付圖書資料採購費及行政費用,繼續原有的公共法案480計畫採購計畫,這個經驗也成了1965年美國高等教育法案的借鏡,同時更促成1966年美國全國採訪暨編目計畫(National Program for Acquisitions and Cataloging,簡稱NPAC)的實施。而原來因公共法案480計畫而設於各地的辦事處,也仍然是美國許多研究圖書館和國會圖書館蒐集各地資料的中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公共法案480計畫(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