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石鱝(石斑、和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Günther, 1868)
形態:
身體延長,側扁而略圓;吻圓鈍,口位於吻部下位;有鬚兩對,頜鬚略長於吻鬚;體側黃綠色,腹部略白,體側具七條黑色橫帶,以幼魚特別明顯;體長可達20公分以上。
分布:
台灣西部各河川。
生態習性:
棲息於河川之中上游,白天喜躲岩縫中。夜晚則四出覓食,以藻類及水生昆蟲為食。
利用:
屬經濟性淡水魚,也是溪釣的重要魚種,唯魚卵有毒,如誤食會引起腹瀉、頭暈、嘔吐。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鯉目(Order Cypriniformes)
首目: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系: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科:
鯉科(Family Cyprinidae),Carps or Minnow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台灣石鱝(石斑、和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