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摩爾威特投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llweide's projection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係1805年德人摩爾威特(Kart Brandan Mollweide)所創,故名。又稱橢圓經線偽圓柱投影,屬等積投影之一種。1857年貝比聶涅氏(J. Babinet)以相應投影(homolographic projection)名稱使用後,始著稱於世。此種投影法,緯線為一組平行直線,中央經先與赤道成正交,雖中經兩側各90° 之經線為一正圓,其面積等於半球面積,其餘之經線均為對稱於中央經線之橢圓,因其外觀成橢圓形,故習稱橢圓投影。中央經線之長度為同面積地球儀半徑的2.828倍,赤道為中央經線的2倍,各緯線的間雖可由數學法求得,中央經線和南北緯40°44`1.18" 之交點為標準點,通過此點之緯線為標準緯線,由此向兩極延伸之緯線均較實際增長,向赤道延伸之緯線則較實際縮短,赤道之長度較實際縮短九分之一,兩極投影後為一點,所有之經線均交於南北極,角度之等變形線呈對稱於赤道的蚌形曲線。本投影法常用於繪製世界全圖或赤道附近地圖,又因其具有等積特性,故適合製作各種世界分佈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摩爾威特投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