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未來主義 - 教育百科
ˋ
ˊ
ˇ
ˋ
wèi lái zhǔ y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lái zhǔ yì
解釋:
  1. 西元1910年以義大利馬利內提(Marinetti)為首所興起的前衛藝術主張。排斥傳統藝術,謳歌近世科學、機械工業、戰爭、革命等刺激強烈的事物,常以騷動喧囂作為藝術創作的中心,視運動與速度為新的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未來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lái zhǔ yì
解釋:
西元一九一○年以義大利馬利內提(Marinetti)為首所興起的前衛藝術主張。排斥傳統藝術,謳歌近世科學、機械工業、戰爭、革命等刺激強烈的事物,常以騷動喧囂作為藝術創作的中心,視運動與速度為新的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未來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turism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藝文流派名。未來主義是二十世紀早期,由義大利激進派詩人瑪利奈蒂(Marinetti, 1876-1944)發起的一項反傳統藝術運動。她向傳統的藝術美學挑戰,宣稱「……發出隆隆之聲風馳電摯的汽車比有翅膀的薩摩德拉斯勝利女神(Samothraie)更美」。這種激進的觀念不但引起歐洲前衛藝術家的注意,同時也鼓勵現代藝術以物質文明、機器、速度、噪音等為創作素材。參加未來主義的舞蹈家有先斯(G. Censi),音樂家包括盧梭洛(Luigi Russolo, 1885-1947)、瓦瑞斯(Edgard Varèse, 1883-1965)、奧內格(Arthur Honegger, 1892-1955)等。
參照:
《The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西洋美術辭典》雄獅出版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未來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