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沙地牛尾魚(沙地繸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hysanophrys arenicola (Schultz, 1966)
形態:
從魚體背面觀,頭與軀幹部較一般牛尾魚類寬闊;頭部棘稜明顯,前鰓蓋骨有3短棘,最下一棘弱微退化,間鰓蓋骨無皮膜。眼眶骨之前緣有2枚向前的棘,眼下方橫列5棘刺。眼睛虹膜上半部為樹枝形,下半部微凹,眼間隔寬。體為棕色,其上佈滿褐色沙石狀斑紋,第二背鰭、胸鰭及尾鰭有黑褐色小點散布,體型不大,常見約15~22公分。
分布:
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台灣及馬歇爾群島。
生態習性:
分布在水深15公尺左右的淺海域,喜棲息於有海藻叢的泥沙底質上,底棲肉食性魚類,通常埋沒於泥砂中,露出雙眼巡視過往獵物,並迅速張開大口吞食,其體背花紋擬態砂地狀,不易被敵人與獵物發現。
利用:
不常見的種類,無經濟價值。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
牛尾魚亞目(Suborder Platycephaloidei)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
牛尾魚科或鯒科(Family Platycepha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沙地牛尾魚(沙地繸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