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爛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ˊㄨˋㄍㄨㄛˋㄕㄡˊㄦˊㄅㄧㄢˋ˙ㄉㄜㄙㄨㄥㄖㄨㄢˇㄖㄨˊ:「ㄈㄢˋㄓㄨˇ˙ㄉㄜㄊㄞˋㄌㄢˋ˙ㄌㄜ!」、「ㄓㄨㄐㄧㄠˇㄧㄠˋㄓㄨˇㄌㄢˋㄘㄞˊㄏㄠˇ。」
  2. ㄈㄨˇㄅㄞˋㄆㄛˋㄐㄧㄡˋㄅㄨˋㄍㄨㄤㄒㄧㄢㄖㄨˊ:「ㄈㄨˇㄌㄢˋ」、「ㄌㄢˋㄈㄨˊ」、「ㄌㄢˋㄆㄧㄥˊㄍㄨㄛˇ」、「ㄆㄛˋㄊㄨㄥˊㄌㄢˋㄊㄧㄝˇ」。
  3. ㄗㄚˊㄌㄨㄢˋㄖㄨˊ:「ㄌㄢˋㄓㄤˋ」、「ㄌㄢˋㄊㄢ˙ㄗ」。
  4. ㄍㄨㄤㄇㄧㄥ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ㄘㄢˋㄌㄢˋ」、「ㄌㄢˋㄇㄢˋ」、「ㄒㄩㄢˋㄌㄢˋ」。
  5. ㄐㄧˊㄍㄨㄛˋㄈㄣˋㄖㄨˊ:「ㄌㄢˋㄕㄡˊ」、「ㄌㄢˋㄗㄨㄟˋ」、「ㄌㄢˋㄏㄠˇㄖ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àn
解釋:
  1. 食物熟透而鬆軟。
    【例】這鍋牛肉燉得很爛。
  2. 破碎的、破舊的。
    【例】破爛、破銅爛鐵
  3. 腐敗的。
    【例】爛梨、爛蘋果
  4. 光明、顯著。
    【例】燦爛、絢爛
  5. 紊亂而沒有條理。
    【例】爛頭寸、爛攤子
  6. 過分、過度。
    【例】爛醉、爛好人
  7. 焦灼。
    【例】焦頭爛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àn
解釋:
[形]
1.食物熟透而鬆軟。《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紅樓夢》第一一回:「說有好吃的要幾樣,還要很爛的。」
2.腐敗的、破舊的。如:「爛蘋果」、「破銅爛鐵」。
3.光明、顯著。如:「燦爛」、「絢爛」。《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四年于茲,功德爛然。」
4.紊亂沒頭緒。如:「爛攤子」、「一本爛帳」。
5.形容人不好、差勁。如:「你這個人太爛了!」
[副]
極、過分。如:「爛熟」、「爛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
[動]
1.腐敗。如:「潰爛」、「海枯石爛」。《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十萬之師,土崩魚爛。」
2.燒灼。《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uā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腐爛。
  2. [[形] ] 食物烹煮至熟軟。
  3. [[動] ] 潰瘍、潰爛。
音讀: l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