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境容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vironmental Capac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有下面三種定義:
1.生態學上生物種群在環境中可以利用的食物量有其極限,此限值是動物群繁殖的一個限制因素,種群增長愈是接近這個上限,增長速度愈慢,直到停止增長。這個限值在生態學上稱為「負荷量」或「環境容量」。動物的繁殖過程,可用下列方程式(logistic equation)表示:dN/dt=γN(1-N/K)
式中,N為種群個體數,γ為該種群在不受環境限制的條件下的最大增長能力(只與繁殖能力、壽命、發育速度有關),K即是環境容量。
2.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地區環境對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包括可供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環境消解廢棄物的最大負荷量。3.在人類生存和自然生態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區或水域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量。由於不易量化人類生存和生態所受危害,因此一般將其定義為污染物濃度不超過環境標準或基準的前提下,某地區或水域所能允許排放的最大污染量。同一地區之環境容量是一個變量,因地域、時間、環境條件以及環境品質的要求而異。是基本環境容量(或稱差值容量,即稀釋容量)和變動環境容量(或稱自淨容量)之和。前者是環境標準值與環境背景值差之函數,後者是指該環境的自淨容量。環境容量常被用來作為總量管制的依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環境容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