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物放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omagnific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化學物質在生物體組織內的濃度,隨著食物鏈的傳遞而逐漸累積增加的情形。該化學物質的濃度在食物鏈最開始的生物體內原本不高,但該生物會被食物鏈上一層之消費者捕食,而此化學物質若無法快速被分解排除,則會逐漸累積在上一層生物的組織內,使濃度增高。此一生物會被更上一層的消費者捕食,如此不斷的放大累積的效應,可使食物鏈最上的消費者體內的濃度為最初食入此化學物質個體的數萬倍。此種放大效應會對食物鏈較上層的生物產生極大的傷害。1949年在加州Clear lake使用DDD消滅蚊蚋的案例中,DDD的使用濃度只有0.02ppm,但經過湖水內浮游生物吸收,再為小魚、大魚及水鳥層層食物鏈捕食的放大作用,幾年後發現當地水鳥體內脂肪組織的DDD濃度高達1600ppm,造成水鳥的死亡,及鳥蛋蛋殼變薄,雛鳥死亡率也因而增加等極大的環境問題。
  參見生物累積、生物濃縮、生物濃縮系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物放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