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物閾限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ological Threshold Limit Value, BTLV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物閾限值一詞首先由Elkine氏於1967年提出。意指作業場所從業人員血液、尿、呼氣等生物檢體中有害物質或其代謝物之閾限濃度。生物閾限值之建立過程,係基於一個假定,即認為生物檢體中有害物質或其代謝物濃度低於某一個限度時,則幾乎所有的暴露不會產生明顯不良的生物效應。由於暴露者之生活方式、作業條件、生理及健康狀況等差異很大,在工業衛生實務上,生物閾限值只能做為評估潛在健康危害的一種指南,而不能用來明顯區分某種曝露究為有害或無害。生物閾限值並不是一個常數,必須隨著新知而適時給予修正。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廣的生物閾限值,係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師協會(U.S. ACGIH)所推薦的生物曝露指數(biological exposureindices, BEI)。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物閾限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