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篳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ì lì
解釋:
  1. 樂器名。古代由西域龜茲傳入的一種簧管樂器。以竹為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以蘆莖為哨子,插於管口。今民間流行者,以木為管,稱為「管子」或「管」。 △笳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篳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ì lì
解釋:
樂器名,吹管樂器。古代胡人的吹奏樂器之一。以竹或木為管,蘆葦或麥秸製哨子為吹嘴,全長七寸,狀似胡笳,歷史發展過程中孔數不一,其聲甚悲。亦為日本雅樂使用樂器之一。也稱為「悲栗」、「悲篥」、「悲慄」、「觱栗」、「笳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篳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