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角閃石片岩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角閃片岩(Amphibole schist) 分佈 角閃片岩亦多發育於臺灣東北部,其主要產地為大濁水溪那努克、花蓮縣原腦荖山、知亞干溪上游、太平溪中游、清水溪巴蘭察克、及新武路溪新武路等地。 產狀 本岩與角閃岩產狀相同,以大凸鏡體夾於變質之水成岩中,其片理與圍岩之片理相同。圍岩多為石墨片岩;此外尚有綠泥片岩、結晶石灰岩等。在大南澳北溪及大濁水北溪,角閃岩直接與片麻岩相鄰。片麻岩中時含角閃片岩。 岩性 角閃片岩呈綠色,其片理及線構造同前述之角閃石。角閃岩之構成礦物,除少量之斜長石外,餘殆與角閃岩者相同。 (資料來源:顏滄波(民國四十三年):臺灣之綠色岩。臺溝地質調查所彙刊第七號。)
知識 1:
含普通角閃石和少量長石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角閃石片岩
國內產地: 台東打馬燕山
國外產地: 中國大陸坡拉麻頂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岩石分類: 變質岩
紀錄類別: 變質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