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豬鼻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itti's Hog-nosed Ba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 (Hill, 1974)
形態:
頭軀幹長2.9~3.3公分,無尾,前臂長2.2~2.6公分,成體體重僅2公克。體色可能有2型,其一背部毛色為紅褐色,另一型背部為灰色,腹部毛色較淺,雙翼與股間膜為深色。
分布:
泰國西部堪布里(Kanchanaburi)省桂河旁的小塊區域。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地為常綠林或落葉林接鄰溪流、農田,且附近有石灰岩洞穴處,喜居在複雜的石灰岩洞深處,在農田區捕食昆蟲;以晨昏為覓食高峯,其他時間可能都靠休眠節約能量的消耗。本種為群居性,平均一群隻數為百隻左右,但個體間保持一定間距;覓食時,也各自有覓食區,會趕走入侵者。生殖季始於乾季,約在4~5月,雌蝠一胎生1仔。由於分布侷限,棲地需求特殊,估計本種數量可能不超過2,500隻,為保護該種蝙蝠,其棲息的小片地區,已自1981年劃設為國家公園。
綱: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T0000000935--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
T0000000939--豬鼻蝠科(Family Craseonycte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豬鼻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