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鋁帶式麥克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ibbon Microphone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鋁帶式麥克風是在1931年由歐森(Harry F. Olson)發明於美國RCA公司的研究室,以一置於強力磁場中的波狀(Corrugated)薄鋁帶作為音波的感應體。鋁帶隨音波推動的空氣分子而移動,由於薄鋁帶的共振頻率(Resonant Frequency)很低,低於可聽到的範圍,因此鋁帶的振動會隨空氣分子移動的速率(Velocity)而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產生麥克風的輸出。
  由於鋁帶式麥克風是感應空氣分子移動的速率,而不是如其他麥克風感應音波的壓力,因此鋁帶式麥克風是速率麥克風(Velocity Microphone)的一種。此種麥克風的拾音型式,為一種類似阿拉伯數字8的雙指向性(Bi-Directional)方式。同時對麥克風所指向與背對方向的聲音較為靈敏,而對其他方向的聲音感應程度較弱。
  鋁帶式麥克風可以提供高品質的收音,但一般而言,由於其較易受損且較昂貴,一般多在錄音室等固定場所使用。此外,由於其係感應空氣分子移動的速率,因此,此種麥克風對風切聲特別靈敏,更使其無法在室外使用,大大的降低其應用層面,使其普及性較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鋁帶式麥克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