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用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agmatic Model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用模式」或稱實用主義模式,係針對為了消除學生的破壞行為,除了運用訓導策略之外,尚需調查誘發行為的可能性,以及分析表現偏差行為學生的學科學習成就情況,而提出的一種訓導步驟。此模式所以稱之為「實用主義模式」,乃因其所提出的積極的技巧經由無數次的實驗研究,並經實際運用於班級經驗,證明有其效果,故稱之為「實用的」。此模式於一九八二年由美國諮商心理學家盧德爾(Kerth T. Lundell)提出。
  綜合性行為管理模式處理學生的偏差行為,分為下列三個過程,每一過程採取六項步驟。
  1.選擇訓導次第:訓導的六個步驟:(1)分析學生偏差行為的情境因素(變項);(2)選擇訓導策略;(3)發展特殊的行為規則;(4)執行訓導策略;(5)監督執行訓導策略的效果;(6)如果有需要,再加強訓導工作。
  2.發展積極的訓導系統:(1)評鑑特殊的情境;(2)制訂增強規則;(3)選擇具有誘發性的計畫方案;(4)執行誘發性的計畫方案;(5)評鑑方案的效果;(6)如有需要,再改變計畫。
  3.評鑑學科學習情境:(1)預選評量技術層次;(2)組成教學小組;(3)選擇教學材料;(4)執行個別化教學;(5)評量執行技術層次後的效果;(6)如有需要,調適課程。
  經由上述三個過程,以消除學生的偏差行為,並增加學生的學科成就。此模式代表一種綜合性的管理學生行為的系統。教師如採行此模式的三個過程,需要設計方案,以預防偏差行為的發生,例如提供個別化教學,提供刺激學習的誘因,以達到高效率的學習行為。當學生接受教師的教導時,教師就可以實施適當的訓導次第,以有效處理學生的偏差行為與學科學習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用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