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券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qu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ㄩˋㄧㄡˇㄐㄧㄚˋㄓˊㄎㄜˇㄧˇㄇㄞˇㄇㄞˋㄉㄧˇㄧㄚㄏㄨㄛˋㄓㄨㄢˇㄖㄤˋ˙ㄉㄜㄆㄧㄠˋㄐㄩˋㄖㄨˊ:「ㄓㄞˋㄑㄩㄢˋ」、「ㄌㄧˇㄑㄩㄢˋ」、「ㄓㄥˋㄑㄩㄢˋ」。
  2. ㄎㄜˇㄗㄨㄛˋㄨㄟˊㄆㄧㄥˊㄐㄩˋ˙ㄉㄜㄓˇㄆㄧㄠˋㄖㄨˊ:「ㄉㄧㄢˇㄑㄩㄢˋ」、「ㄖㄨˋㄔㄤˇㄑㄩㄢˋ」、「ㄧㄡㄉㄞˋㄑㄩ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àn
解釋:
  1. 具有價值,可以買賣、抵押或轉讓的票據。
    【例】債券、禮券、證券
  2. 可作為憑證的紙票。
    【例】點券、入場券、優待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àn
解釋:
[名]
1.古代的一種契約。如:「鐵券」、「買地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2.具有價值,可以買賣、抵押或轉讓的票據。如:「債券」、「禮券」、「證券」。
3.可作憑證的紙票。如:「入場券」、「優待券」、「購物點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ǹ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可以用來作為憑證的票據。
音讀: ku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可以用來作為憑證的票據。
  2. [[名] ] 書面文件。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