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冢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ㄈㄣˊㄇㄨˋㄖㄨˊ:「ㄇㄨˋㄓㄨㄥˇ」、「ㄍㄨㄢㄓㄨㄥˇ」、「ㄧㄥㄒㄩㄥˊㄓ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ǒng
解釋:
  1. 墳墓。
    【例】荒冢、野冢、英雄冢
  2. 居長的、居首的。
    【例】冢息、冢子、冢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ǒng
解釋:
[名]
1.高大的墳墓。如:「野冢」、「英雄冢」。《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
2.山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3.封土祭祀地祇的地方。即「社」。參見「冢土」條。
[形]
居長的、居首的。參見「冢婦」、「冢息」、「冢宰」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高於地面之墳墓。如:「野冢」、「英雄冢」。《說文解字.勹部》:「冢,高墳也。」《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

2. 封土祭祀地祇之處,同「社」。《書經.泰誓上》:「類于上帝,宜于冢土。」漢.孔安國.傳:「土,社也。」《詩經.大雅.綿》:「迺立冢土,戎醜攸行。」

3. 山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漢.毛亨.傳:「山頂曰冢。」

4. 最大的、第一的。《爾雅.釋詁上》:「冢,大也。」清.郝懿行.義疏:「蓋冢本封土為名,而凡大亦皆稱冢。……然則大君謂之冢君,大宰謂之冢宰,大子謂之冢子,大祀謂之冢祀。」《荀子.大略》:「冢卿不修幣,大夫不為場園。」唐.楊倞.注:「冢卿,上卿。」

5. 直系、嫡支。《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劉表列傳.劉表》:「回皇冢嬖,身頹業喪」唐.李賢.注:「冢,嫡也。」唐.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敬業唐皇舊臣,公侯冢子。」

注音: ㄓ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