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臚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陳列。
    【例】臚列
  2. 流傳的、傳述的。
    【例】臚傳、臚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皮膚。《說文解字.肉部》:「臚,皮也。」
2.上腹部。《廣韻.平聲.魚韻》:「臚,腹前曰臚。」漢.史游《急就篇》卷四:「寒氣泄注腹臚脹。」唐.柳宗元〈志從父弟宗直殯〉:「得上氣病,臚脹奔逆。」
[動]
陳列。《廣韻.平聲.魚韻》:「臚,陳序也。」《史記.卷一五.六國年表》:「臚於郊祀。」
[形]
流傳的、傳述的。《國語.晉語六》:「風聽臚言於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皮膚。今作「膚」。《說文解字.肉部》:「臚,皮也。……膚,籀文臚。」

2. 上腹部。《廣韻.平聲.魚韻》:「臚,腹前曰臚。」漢.史游《急就篇》卷四:「寒氣洩注腹臚脹。」唐.柳宗元〈志從父弟宗直殯〉:「得上氣病,臚脹奔逆。」

3. 陳列。《廣韻.平聲.魚韻》:「臚,陳序也。」《史記.卷一五.六國年表》:「臚於郊祀。」《福惠全書.卷六.錢穀部.總論》:「今僅臚列其要,以俟採擇焉。」

4. 流傳、傳述。《國語.晉語六》:「風聽臚言於市。」《新唐書.卷一五○.列傳.齊映》:「映為人白皙長大,言音鴻爽,故帝常令侍左右,或前馬臚傳詔旨。」

注音: ㄌ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臚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