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土層位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il horizon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表之土壤由於風化作用及生物作用而形成明顯可辨的分層,由上而下,各分層之顏色、結構、組織、或化學成分(有機質、酸鹹度)皆不相同,因而其力學性質及工程性質皆不相同,這種土壤的分層稱為土壤層位或土層位。
  土層位,由上而下,通常可分為A、B、C、與D層位,其特性大致如下:
  A層位:本層位最頂部之土壤,為正在進行分解中之腐土,其中為成熟之腐土成局部尚在進行分解之腐土,最下部土壤已經淋洗作用者。
  B層位:接收來自A層淋洗下來的物質並沈積於此一層位內。
  C層位:為岩石經風化而成之層位,常可看到漸變而完整的風化剖面。
  D層位:未經風化的母岩,例如火成岩,沈積岩、或變質岩。
  A及B層位合在一起為農業土壤,在工程作業中常被鏟除不用;工程有關的層位是C與D。C層位強度遠比D層位之母岩低、壓縮性高、透水性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土層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