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趷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kēh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擬]
趷蹬:形容物體相撞擊的聲音。如:「只聽得趷蹬一聲,花瓶應聲而碎。」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ㄎㄜ

形容器物撞擊之聲。如:「趷躂」、「趷踏」、「趷𨃚」、「趷蹬」。《三國演義》第四一回:「背後張郃追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三國演義》第八九回:「孟獲當先吶喊。搶到大林之前,趷踏一聲,踏了陷坑,一齊塌倒。」《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又想了想,說:『等我把門關上,難道他還叫開門進來不成?』說著,趷𨃚的一聲,把那扇單扇門關上。」《西遊記》第二○回:「猛然一陣狼蟲過,嚇得人心趷蹬蹬驚。」《醒世恆言.卷二八.吳衙內鄰舟赴約》:「吳衙內聽說事露,嚇得渾身冷汗直淋,上下牙齒,頃刻就趷蹬蹬的相打,半句話也掙不出。」

㈡ㄏㄜˊ,ㄎㄜ之又音。

注音: ㈠ㄎㄜ ㈡(又音)ㄏ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