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蹕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時帝王出行時,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人車通行,稱為「蹕」。
    【例】犯蹕、警蹕
  2. 泛指古時帝王出行的車駕或駐留的地方。
    【例】駐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古時帝王出行時,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人車通行,稱為「蹕」。《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2.泛指帝王出行時止宿的地方。如:「駐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時帝王出行時,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人車通行,稱為「蹕」。本作「䟆」。《說文解字.走部》:「䟆(蹕),止行也。」清.段玉裁.注:「今《禮經》皆作蹕,惟〈大司寇〉釋文作䟆,云本亦作蹕。」《集韻.去聲.至韻》:「䟆,止行也。或从足。」《史記.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2. 泛指帝王出行時歇宿之處。如:「駐蹕」。《北史.卷一○.周本紀.宣帝》:「一昨駐蹕金墉,備嘗遊覽。」《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又聞得康王即位,已在杭州駐蹕,改名臨安。」
注音: ㄅ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