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醐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醍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醍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醍醐」:

⑴ 從乳酪中精煉出來之油脂。為油脂狀的凝結物,性甘美溫潤,氣味清涼,古以此為純一無雜的上味。大徐本《說文解字.酉部.新附》:「醐,醍醐,酪之精者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獸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遲衡山道:『少卿妙論,令我聞之如飲醍醐。』」亦作「餬」。

⑵ 佛教喻最高妙之佛法或智慧。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垢待醍醐浴,障要智燈燒。」《西遊記》第三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好便是醍醐灌頂,甘露滋心。」

⑶ 美酒。唐.白居易〈將歸一絕〉詩:「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待我歸。」唐.呂巖〈頭坯歌〉:「神仙深入水晶宮,時飲醍醐清更醲。」

注音: ㄏ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