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普通教育加職教因素(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彤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普通教育加職教因素係指大陸地區普通教育改革中所採取的一種具體策略。係針對長期以來普通教育中存在著重視升學,輕視就業;重視統一要求,忽視學生個別差異的狀況下所作的改革。自一九八○年代以來,形成了「三加一」式初中、四年制職業初中、「初三分流」式初中和四年制綜合初中等幾種不同的模式。
  「三加一」式初中的做法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三年畢業後,除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外,其他未能升學的學生都必須接受一年的職業技術培訓。實際時間上可長可短,長達一年,短則數月,從而為就業做準備。
  四年制職業初中是指在普通文化課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年時間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教育。
  初三分流式初中仍保持三年學制不變,學生在初三進行分流,學業成績好,有升學潛力的學生被分入普通班準備升學;學業成績較差,難以升學的學生則被分入職業班。
  四年制綜合初中的做法是在加強基礎文化課教學的前提下,注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地講授一些當地生產、生活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如在語文課中補充書法、農村應用文寫作;在數學課中補充珠算、測驗及統計學初步知識;在物理課教學中補充家用電器維修;在化學課中補充農藥、化肥、土壤成分測定等知識等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普通教育加職教因素(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