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汪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ㄟˇㄧㄡˋㄕㄣㄧㄡˋㄍㄨㄤˇㄖㄨˊ:「ㄨㄤㄧㄤˊㄉㄚˋㄏㄞˇ」。
  2. ㄐㄧㄕㄨㄟˇ˙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ㄕㄨㄟˇㄨㄤ」。
  3.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ㄧㄢˇㄌㄟˋㄏㄨㄛˋㄕㄨㄟˇㄉㄨㄛ˙ㄉㄜㄧㄤˋㄗˇㄖㄨˊ:「ㄌㄟˋㄨㄤㄨㄤ」。
  4.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ㄧㄢˇㄐㄧㄥㄇㄧㄥˊㄌㄧㄤˋㄦˊㄌㄧㄥˊㄏㄨㄛˊ˙ㄉㄜㄧㄤˋㄗˇㄖㄨˊ:「ㄕㄨㄟˇㄨㄤㄨㄤ˙ㄉㄜㄉㄚˋㄧㄢˇㄐㄧㄥ」。
  5.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ㄐㄩˋㄧˊㄔㄨˋ˙ㄉㄜㄧㄝˋㄊㄧˇㄖㄨˊ:「ㄨㄤㄑㄧㄡㄕㄨㄟˇ」、「ㄌㄧㄤˇㄨㄤㄌㄟˋㄕㄨㄟˇ」。
  6. ㄋㄧˇㄕㄥㄘˊㄇㄛˊㄋㄧˇㄍㄡˇㄐㄧㄠˋ˙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ㄏㄨㄤˊㄍㄡˇㄨㄤㄨㄤㄐㄧㄠˋ」。
  7.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āng
解釋:
  1. 水深而廣。
    【例】汪洋大海
  2. 池。
    【例】一汪秋水、一汪積雨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āng
解釋:
[形]
水深而廣。《說文解字.水部》:「汪,深廣也。」如:「汪洋大海」。
[名]
1.池。《左傳.桓公十五年》:「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晉.杜預.注:「汪,池也。」《西遊記》第四二回:「穿通兩腿刀尖出,血注成汪皮肉開。」
2.量詞。用於停聚一處的液體。如:「一汪秋水」、「一汪血」。
3.姓。如春秋時魯國有汪踦。
[擬]
形容狗叫聲。如:「那兒有隻小狗正汪汪的叫個不停。」
[動]
液體積聚。《金瓶梅》第七五回:「從早辰吃了口清茶,還汪在心裡!」《紅樓夢》第三一回:「地下的水淹著床腿,連席子上都汪著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O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