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灑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 Lang
作者: 巫允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羌族民間舞。流傳於四川北部汶縣、理縣、黑水縣、松潘縣等地羌族聚居區。《灑朗》有《青年灑朗》與《老年灑朗》之分(也被他族稱為《青年鍋莊》和《老年鍋莊》)。因平日更多地為青年們歡娛的活動項目,使《灑朗》漸漸成為《青年灑朗》的代稱。舞蹈多為男女青年之間表達愛情的自娛性圓圈舞蹈。舞蹈人數不限,形式類似藏族《鍋莊》,但不相同。男女舞蹈者分別站成兩隊,隊尾相連接,男女隊首各由一名領舞者帶領,領舞者之間不連接,形成一個面向圓心的不封閉式舞圈。舞蹈時有連臂和不連臂兩種,連臂的形式又分為:〈一般連臂式〉(兩手在身體同側連臂)、〈體前交叉連臂式〉和〈搭肩連手式〉。舞蹈時邊歌邊舞,舞蹈的具體名稱和動作由伴唱歌曲的歌詞內容所決定。動作幅度大、優美而靈活。速度由慢漸快,舞圈與舞者本身轉動的方向均為逆時針方向。整個舞蹈氣氛歡快、熱烈。常用步法有:〈三步一翻〉、〈前後擺臂旋轉〉、〈髖部橫軸擺動〉、〈雙腳換跳〉和〈前後擺腿〉等。無樂器伴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灑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