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琥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ˋ
部 + 8 畫 = 12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古代發兵時所用的玉製信物。
  2. 古代用以祭西方之神的虎形玉器。
  3. 琥珀:古代松、柏等樹脂的化石。為淡黃色、褐色或赤褐色的半透明體礦物,色澤鮮麗,質硬而脆,燃燒時有香氣。可供製琥珀酸、飾物及各種香料。如:「他手上的佛珠是以琥珀製成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發兵時所用的玉製信物。
  2. 古代用以祭西方之神的虎形玉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古代發兵所用的玉製信物。《說文解字.玉部》:「琥,發兵瑞玉。」
2.古代祭神用的虎形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白琥禮西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