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山問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ree-Mountain Problem
作者: 丁振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山問題」是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研究兒童認知發展時所設計出來的問題,可以用來觀察兒童到幾歲時才能擺脫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而能「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觀點來思考。三山問題中包括三座高低、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山的模型。首先要讓四至七歲的兒童分別從每一個角度觀察,使他能看到不同角度三座山之間的空間關係。然後由實驗者將一個玩偶娃娃放在與兒童相對的山的那一邊,隨後出示不同角度山景的十張照片,並問兒童:「娃娃看到的山是什麼樣子」。研究結果發現:七歲以下兒童所指認的山景照片,幾乎都是從他自身角度所見的山景,而不是從娃娃所在的角度所見的山景。因此,皮亞傑認為七歲以下的兒童,在認知能力上是傾向於自我中心主義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山問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