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箸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ù
解釋:
  1. 筷子。
    【例】舉箸、下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ù
解釋:
[名]
筷子。《史記.卷一四.十二諸侯年表》:「紂為象箸而箕子唏。」《紅樓夢》第七六回:「眾媳婦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陳設一番。」
[動]
1.標舉。通「著」。《荀子.王霸》:「致忠信,箸仁義,足以竭人矣。」
2.撰述、寫作。通「著」。《後漢書.卷四九.王充傳》:「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ī/t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筷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筷子。如:「玉箸」、「舉箸」。《說文解字.竹部》:「箸,飯󷩫(敧)也。」《史記.卷一四.十二諸侯年表》:「紂為象箸而箕子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先主方食,失匕箸。」唐.杜甫〈麗人行〉:「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紅樓夢》第七六回:「眾媳婦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陳設一番。」
2. 標舉。通「著」。《荀子.王霸》:「致忠信,箸仁義,足以竭人矣。」
3. 撰述、寫作。通「著」。《史記.卷六○.三王世家》:「是以形勢彊而王室安。自古至今,所由來久矣。非有異也,故弗論箸也。」《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王充》:「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注音: ㄓ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