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個人中心治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rson-Centered Therapy
作者: 劉焜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個人中心治療是羅吉斯(Carl R. Rogers, 1902~1987)所指導,其同道者共同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學派。
  個人中心治療從理論的確立到日後發展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非指導治療時期(1940~1950)。羅吉斯提出「非指導」(non-directive)的觀念,闡明與傳統的「指導式諮商」有何不同,治療目標注重認知來談者所表明的感情,使其明朗化(clarifying)。強調對於來談者不做強迫的解釋。第二階段是來談者中心治療時期(1950~1957)。其特徵為重視來談者的現象世界(phenomenological world),來談者中心意指把治療的焦點放在來談者內在參照架構(in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羅氏提出其獨特的人格理論,重視諮商員的態度(attitude),與過去強調諮商員的技巧(technique)者迥異其趣。第三階段是經驗心理治療時期(1957~1967)。此時期羅氏提出諮商員的治療條件,即(1)同理的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2)無條件積極的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3)一致性(congruence)或真誠(genuineness)。第四階段是個人中心治療階段(1967迄今)。這個時期的特徵是會心團體(encounter group)的實踐,各種社會問題的推展。
  個人中心治療的基本原理:(1)人的本質:人有能力去體驗自己的心理不良適應;人有朝向心理適應的能力;這些能力在雙方關係是一致的,無條件的尊重與同理心的了解之下更容易發揮。(2)人格轉變的條件:兩個人具有心理的接觸;來談者是在不一致的狀態,處在焦慮情況下;治療者是一致的、統整的;治療者對來談者是無條件的,積極尊重;治療者對來談者有同理心的了解;治療者要把、傳遞給來談者。(3)人格理論:羅吉斯人格理論的核心是經驗(experience)、自我結構(Self-structure)及自我概念(concept of self)。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個人中心治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