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粑 - 教育百科
粑 |
|
- 部首 米
- 部首外筆畫 4畫
- 總筆畫 10畫
- 漢語拼音 b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ā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ā |
解釋:
[名] 譯音用字。參見「糌粑」條。 [綴] 表乾扁的食物。如:「鍋粑」。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乾扁的食物。如:「鍋粑」。清.魏之琇《續名醫類案.卷四三.小兒乳病》:「晝則嚼飯以哺之,或啖以粑果;夜則貯水以飲之。」清.徐大椿《蘭臺軌範.卷八.婦人方》:「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粑亦鏟下,入後藥同磨。」 2. 譯音用字。「糌粑」:藏民之主食。將青稞炒熟,再磨成粗粉狀,以茶與酥油合拌而食。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篇.藏人之飲食》:「藏人飲食,以糌粑、酥油茶為大宗,雖各地所產不同,然舍此不足以云飽。」《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二一.乾隆五年閏六月下》:「每年每喇嘛、與養廉口糧青稞中斗二十斗,糌粑二十四筒。」 |
|
注音: | ㄅㄚ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粑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