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企圖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ntion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演出一般名詞。指在一場戲劇表演中,演員演出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意圖,演員必須克服由對手、或周遭情況所造成的阻礙,在克服這些障礙的過程中,增加了許多具有張力的情節,例如:品特(Harold Pinter, 1930-)所編的《往昔》(Old Times, 1971)中,女主角凱特(Kate)邀請她以前的室友安娜(Anna)一起吃晚餐,想藉此恢復她們的友誼。但是,安娜卻聯合凱特的丈夫迪雷(Deeley)來擾亂凱特,迫使她表白自己對安娜的真正感覺。在排演訓練時,導演可能會以下列三種情境,幫助演員揣摩每個動作的意圖: 一個少女單獨離家,進入她父母的臥房 ── 為了打發她的無聊,然後她打開母親的梳妝臺……。 為了滿足好奇心,她找到一封信來看:為了偷窺父母的生活。 她把信拿走:想稍後,就信的內容和父母對抗……。經過這樣的情境訓練,一方面可以使演員更確定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劇情的張力。
參照: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企圖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