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嗽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ㄑㄧˋㄍㄨㄢˇㄕㄡˋㄉㄠˋㄘˋㄐㄧㄧㄣˇㄑㄧˇㄈㄢˇㄕㄜˋㄗㄨㄛˋㄩㄥˋㄦˊㄩㄥˋㄌㄧˋㄆㄞˊㄔㄨㄑㄧˋㄊㄧˇㄖㄨˊ:「ㄎㄜˊㄙ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òu
解釋:
  1. 氣管受到痰或氣體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而用力排出氣體。
    【例】咳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òu
解釋:
[動]
1.氣管受到痰或氣體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而用力排出氣體。如:「咳嗽」、「嗽喘」。
2.以口吸吮。如:「嗽飲」。《漢書.卷九三.佞幸傳.鄧通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上嗽吮之。」
3.用水漱口。通「漱」。《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相關資料連結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à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咳、咳嗽。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氣管受痰或氣體之刺激,致引起反射作用,使力排出氣體。《玉篇.口部》:「嗽,咳嗽也。」《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徐)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欬嗽,欲臥不安。』」《紅樓夢》第一六回:「又與智能兒偷期繾綣,未免失於調養,回來時便咳嗽傷風,懶進飲食,大有不勝之態,遂不敢出門,只在家中養息。」

2.以口吸吮。通「欶」。《廣韻.入聲.覺韻》:「欶,口噏也。嗽,上同。」《漢書.卷九三.佞幸傳.鄧通》:「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上嗽吮之。」

3.以水漱口。通「漱」。《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倉公》:「……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注音: ㄙ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