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節理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jié l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lǐ
解釋:
1.節操、義行。漢.劉向《說苑.卷四.立節》:「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
2.地質學名詞。岩石因體積收縮或受外力作用而產生的裂縫。多成群出現,相互平行或縱橫交錯,並無明顯位移現象。通常依發生於岩石成岩前後,可分為原生節理與次生節理二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節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知識 1:
  節理為岩石或岩層的天然破裂面,它與斷層的差別是在破裂面兩側的岩石,並未沿著破裂面發生過相對的移位。到過墾丁國家公園的人,或許不會忘記珊瑚礁石灰岩的「一線天」。一線天的地形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它是和岩層的裂縫有密切的關係,沿著岩石裂縫的節理容易受風化和侵蝕而漸漸擴大加深,形成陡峭深切的大裂縫,造成奇麗雄偉陡壁與狹道的一線天。
   節理的形成
  地下的岩石或地層受到上覆岩石的重力負荷下,在可忍受的範圍,岩層多少具有可塑性,當地殼變動時可能因擠壓變形產生褶皺,但這時並未斷裂,失去岩層的連續性。隨著作用力的逐漸增加,並超過岩石所能承受的抵抗力,於是岩層便發生破裂,形成許多節理。換言之,愈接近地表的岩石或地層,可塑性愈小,愈容易因擠壓或拉張而發生破裂,形成許多節理,將岩石地層切割成一塊塊,失去了連續性。節理與節理間的間隔有大有小並不一致。節理的排列延伸方向可以與岩層走向平行、垂直(圖1)或斜交,但並非雜亂無章,仍是有些規律性。堅硬剛性或脆性的岩層(如砂岩、石灰岩)一般要比軟弱柔性或塑性較高的岩層(如頁岩)容易破裂。脆性的岩層在拉張應力作用時,更容易破裂產生節理。因而在岩層彎曲得厲害的地方,會產生許多的節理。
   豆腐岩─矩形節理
  節理在岩層中常成群出現,彼此略平行。二相鄰節理的間隔距離有的只有幾公分,有的可以寬達數公尺。砂岩地層中,由二組近乎垂直的節理系裂縫,經風化侵蝕後造成中規中矩格子狀有如豆腐塊的豆腐岩(圖2與3)或棋盤石。野柳風景區、基隆和平島、頭城外澳北關風景區皆有極佳之節理風光。
   魚鱗石─玄武岩柱狀節理與板狀節理
  柱狀節理是火山岩一項特有的景觀。岩漿噴出地表或貫入岩層後,溫度逐漸降低,岩漿因冷卻收縮而形成柱狀節理(圖4~6)。這些龜裂而成之多邊形柱狀節理與泥質沉積物受日曬而成之龜裂有異曲同工之處。凝固後的熔岩,白天在猛烈的陽光照射下,岩塊表面很快的吸熱,由於熱脹,體積增大;而岩體下方或內部吸熱較少,增溫不易,體積膨脹就比表面和緩多。在夜晚情況相反,岩體表面冷卻向內收縮時,在下方或內部之岩石散熱不易,還保有白天從表面傳遞進來的熱量,因而和表面收縮行為不一致,反而向表層膨脹。就這樣由於岩體表面和下部熱脹冷縮的不一致,這種矛盾的發展,時間長了,自然可以使岩石由最初肉眼看不到的裂縫,繼續擴大,最後就像洋蔥或魚鱗片般的可片片剝離。在福建沿海佛曇人家村具有這類節理的玄武岩柱風景區,就稱為魚鱗石(圖5)。澎湖西嶼(圖4)、七美嶼(圖6)與草嶼(圖7)亦具有相同之節理構造。這種板狀的節理也可由於風化侵蝕夷平作用,使得上覆的岩層被侵蝕殆盡,岩石重荷壓力減輕產生釋壓節理,而形成如木片石板之板狀節理或頁狀剝離。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節理
主題: 地質
作者: 莊文星
數位化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紀錄類別: 地質學習資源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joint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面岩石,常具裂隙,長短、大小不一,或互相平行,或縱橫交錯,遂將岩石劃分為方塊或不規則之形,是為節理。普通就其生成力之不同,分為漲力節理與壓力節理。前者多發生于火成岩,因岩漿冷卻凝縮而生之漲力,後者則為水成岩節理之主要原因,但水成岩除因地層褶曲斷層或地震之壓力而發生節理外,尚有因沉積掀起,經乾縮而發生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節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