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八旗義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葉憲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八旗義學為清代特設教導八旗滿、蒙、漢軍子弟修習滿、蒙語言文字及騎射之學校。設立八旗義學,除意在教導八旗子弟基本學識之外,亦使漢軍子弟學習滿、蒙語文,俾充翻譯。
  據〔大清會典事例〕載:八旗義學,雍正七年(1729)議准,滿洲、蒙古每參領下各設學舍一所,十二歲以上幼丁,均准入學,習清文國語;蒙古學生並習蒙古語。於前鋒護軍領催驍騎內,擇其人老成、通曉清文者二人,充補教習;每參領下委官一人,或驍騎校一人,教導倫理、演習騎射,該旗都統、參領等,仍不時稽查 ,每年考試一次。……又定八旗漢軍子弟,令各本旗就近地方,設立學舍一所,每佐領下簡選一、二人,專習清文,交各該旗滿洲都統,會同本旗漢軍都統,於滿洲散秩官並筆帖式,或因公詿誤革職降調人員內擇其堪任訓迪者二人,充教習;又於漢軍本旗內,擇善射者一、二人,教習弓箭,並令本旗參領一人,不時稽查,如子弟文理精通,情願考試繙譯者,准於吏部考試筆帖式,即係閒散,亦准考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八旗義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