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猩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變) |
漢語拼音: | hēi xīng xīng (變) hēi xīng xi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黑猩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ēi xīng xing |
解釋:
動物名。產於非洲。毛黑色,面部黑褐色,眉骨高,上下頜特別長,鼻小而扁,無尾。喜群居,以果實、小鳥、昆蟲為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黑猩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himpanzee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Pan troglodytes (Blumenbach, l775) |
|
形態: 四肢長,前肢過膝,耳小、額頭高,頭頂兩側毛長,年輕個體臉、耳、鼻、手腳肉色,臀部有塊白斑,成體臉黑色,毛色為黑色到淺棕色;頭軀幹長63.5~94公分,站立時高度1~1.7公尺,無尾,雌性體重26~50公斤,雄性34~70公斤。 |
|
分布: 甘比亞森林地區到烏干達、往南到坦干伊喀湖。 |
|
生態習性: 棲地包括熱帶雨林、雨林和疏林交接處,以及高山森林,白天大都在樹上活動,但移動距離較遠時,會下到地面,晚上在樹上9~12公尺的高度折枝葉為窩休息,1個窩通常只用1晚,以果實、葉、花、種子、莖、樹皮、樹汁、蜜、昆蟲、蛋、肉為食,一天花在覓食的時間約6~8小時,覓食距離約1.5~15公里;有多種使用工具的行為,例如會以枝條釣螞蟻,以石頭和木砧板敲開堅果,以葉當海綿汲水等;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0.05~26隻,群居性,人群中又可分為組成不穩定的小群,小群以雌性及小猩猩為主要成員,群和群之間互有領域,敵意很強,社會行為複雜,優勢地位除與體型、年齡有關外,也與猴際關係有關。黑猩猩的懷孕期202~261天,一胎1仔,哺乳期3.5~4.5年,小猩猩通常與母猩猩在一起到10歲,性成熟7歲,但生殖要到15~16歲,生殖間隔約3~6年,壽命40~60歲。 |
|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
|
目: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
|
科: 猩猩科(Family Pong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黑猩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